海阳科技IPO狂奔:业绩暗藏玄机,关联交易迷雾重重

2025-04-20 3:00:39 股票账户 author

引言:速度与激情的IPO,暗流涌动的海阳科技

资本市场向来不缺故事,尤其是关于IPO的造富神话。海阳科技这家公司,硬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的IPO赛道上跑出了“火箭”速度,过会后仅仅三天就急吼吼地递交了注册申请,这速度简直能让不少还在排队的企业羡慕得眼红。但,等等,这种看似一路绿灯的背后,真的是实力使然,还是另有隐情?

作为一个浸淫财经领域多年的老兵,我始终认为,速度不是衡量企业优劣的唯一标准。尤其是在IPO这种关乎无数投资者利益的事情上,更需要擦亮眼睛,穿透表面的光鲜,看到潜藏的风险。海阳科技这艘快艇,看似风光无限,但我总觉得水下暗流涌动,稍有不慎,恐怕就要触礁搁浅。这家公司,真的准备好了吗?那些被速度掩盖的问题,又该如何解决?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。

增长的幻影:业绩快车背后的毛利率泥潭

增收不增利的怪圈:粉饰的财报,难掩的颓势

海阳科技招股书上的数字,初看的确诱人。2022年营收突破40亿,2023年继续增长,甚至在2024年还来了个大幅跃升。但只要稍微深入分析,你就会发现这漂亮的“增长”背后,藏着一个令人不安的真相——增收不增利!2022年,营收涨了,利润却大幅跳水,扣非净利润暴跌45.45%。2023年,情况更糟,营收勉强增长,利润继续下滑。这难道不是典型的“虚胖”?这种靠扩大规模来维持增长,却无法提升盈利能力的模式,在我看来,根本就是饮鸩止渴。别跟我说什么2024年利润又涨回来了,那不过是昙花一现,掩盖不了长期趋势的颓势。

毛利率断崖式下跌:对比同行的尴尬,竞争力的拷问

更令人担忧的是,海阳科技的毛利率简直可以用“惨不忍睹”来形容。从2021年的15.05%,一路狂泻到2024年上半年的7.83%。这是什么概念?这意味着它每卖100块钱的东西,能赚到的利润越来越少。更可怕的是,你看看它的同行们,聚合顺、恒申新材、华鼎股份……这些公司的毛利率平均值都在15%左右,是海阳科技的两倍!这说明什么?说明它的产品竞争力远不如同行,要么是成本控制不行,要么是产品定价太低,无论是哪种情况,都足以敲响警钟。在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,毛利率如此之低,拿什么去支撑未来的增长?

市场质疑:上市委的灵魂拷问,未来增长的达摩克利斯之剑

海阳科技的窘境,显然也引起了监管层的关注。在上市委的会议现场,直接被问到“业绩是否存在大幅下滑风险”。这可不是一句客套话,而是直击要害的灵魂拷问。要知道,IPO审核的本质就是对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评估。如果连监管层都对你的业绩增长表示怀疑,那你的上市之路还能走多远?在我看来,这把“达摩克利斯之剑”已经高悬在海阳科技的头顶,随时可能落下。

剪不断,理还乱:关联交易的迷雾

恒申集团的魅影:第一大供应商的“糖衣炮弹”

如果说业绩问题还只是冰山一角,那么海阳科技与第一大供应商恒申集团之间的关系,简直就是一团剪不断、理还乱的毛线球。在IPO报告期内,恒申集团一直是海阳科技的“金主爸爸”,牢牢占据第一大供应商的位置,海阳科技超过30%的原材料都从它那里采购。这还没完,恒申集团还是海阳科技的客户,甚至还是持有其7.84%股份的第五大股东!这关系,真是亲密得让人窒息。这种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角色,真的能保证交易的公平公正吗?我对此深表怀疑。

多重身份的利益纠葛:监管层的质疑,独立性的拷问

恒申集团的多重身份,无疑引发了监管层的警惕。在首轮问询中,上交所毫不客气地质问:“是否存在对发行人或关联方的利益输送?” 这句话的分量可不轻,它直接指向了企业独立性的核心问题。一个企业的独立性,是其在资本市场生存的基石。如果一个企业处处受到关联方的掣肘,无法自主决策,那它的价值又在哪里?在我看来,海阳科技与恒申集团之间这种盘根错节的关系,已经严重损害了其独立性,也给未来的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。

历史遗留问题:借款风波与价格差异,公平性的灰色地带

更让人感到不安的是,海阳科技与恒申集团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问题。2019年,海阳科技的董秘竟然向恒申集团实控人借款,用于代垫公司奖金和薪酬。这笔钱虽然不多,但性质却非常恶劣。它暴露了海阳科技在财务管理上的混乱,也让人怀疑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。更过分的是,2023年海阳科技销售给恒申集团的尼龙6黑切片价格,竟然比其他第三方高出18.11%!这难道不是明目张胆的利益输送?如此巨大的价格差异,实在难以让人相信关联交易的公允性。难怪上市委会在上会现场直接质询:“是否存在严重影响独立性或者显失公平的关联交易?”面对如此犀利的质问,海阳科技该如何自证清白?

独立性与合规性的钢丝:走不好的IPO之路

关联采购的红线:监管的敏感神经,独立性的挑战

海阳科技与恒申集团的深度捆绑,已经触碰了监管的敏感神经。超过30%的关联采购占比,在监管看来,无疑是一条危险的红线。要知道,监管层对于关联交易的审查向来十分严格,尤其是对于那些依赖关联方生存的企业,更是会格外关注其独立性。海阳科技这种高度依赖恒申集团的模式,很难让人相信它能够独立自主地运营。一旦失去恒申集团的支持,海阳科技的未来又将如何?

整改的迷雾:自说自话的内控评价,信任危机

虽然海阳科技在招股书中信誓旦旦地表示,报告期内不规范的情形均已整改完毕,并且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了自我评价,认为一切良好。但这番说辞,在我看来,更像是一种苍白无力的辩解。毕竟,谁会说自己的孩子不好?企业对自身内控的评价,往往带有主观性,难以让人信服。更何况,海阳科技之前爆出过借款风波和价格差异等问题,这些历史污点,已经严重损害了市场对其信任。这种自说自话的内控评价,恐怕难以消除监管层和投资者的疑虑。

上市并非终点:风险与挑战并存,前路漫漫

即便海阳科技最终能够成功上市,也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。相反,这只是一个开始。上市之后,它将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。业绩下滑的风险、关联交易的质疑、独立性的挑战……这些问题都将如影随形,时刻威胁着它的生存。对于海阳科技而言,上市并非终点,而是一个全新的起点。它需要正视自身的问题,积极寻求解决方案,才能在资本市场中站稳脚跟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但这条路,注定充满艰辛与挑战。在我看来,海阳科技的IPO之路,就像走在一条钢丝上,稍有不慎,就会坠入万丈深渊。

发表评论:

最近发表